1 合作概况
1.1企业发展简况
沃尔沃汽车台州分公司于2015年成立。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为母公司投资企业提供产品生产、销售和市场开发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员工培训、企业内部人事管理服务;为母公司提供咨询服务,为其关联公司提供与其投资有关的市场信息、投资政策咨询服务;承接母公司和关联公司的服务外包业务等。
公司技术规范满足欧洲和美国汽车行业的要求,不仅代表着这时候国际汽车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水平,也是当下汽车制造商及零部件供应商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更是车载电子产品进军汽车前装市场的必要通行证。在沃尔沃的全球化布局中,中国是整车制造核心之一。
据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介绍,沃尔沃汽车中国工厂在规划、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严格秉承沃尔沃汽车生产制造系统,遵照沃尔沃汽车全球统一的采购、制造、技术和品质标准。
欧洲同步的品质承诺,还是全功能地区总部的权重,比较其他豪华品牌在中国,沃尔沃投入的更多。沃尔沃汽车的全球化运营体现了一个原则——市场在哪里,就在哪里生产;在哪里生产,就在哪里采购;在哪里采购,就在哪里研发。
1.2合作培养形式与规模
沃尔沃汽车台州分公司一直致力于参与职业教育,近几年来和南通职业大学在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产学研项目合作、现代职教体系共建等方面持续不断开展合作。双方共同开展并完成企业实践基地项目1项,共建江苏现代职教体系项目1项。
2 企业参与办学总体情况
2.1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
双方共同制定合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和 授课计划,定期组织召开研讨会,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检查,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丰富和完善教学计划、教学体系、专业建设。
2.2企业资金、师资、实践投入
企业重视参与职业教育工作,与校方商讨了相关的合作保障制度,具体涵盖了集中顶岗实习,人员招聘录用,校企合作项目等方面。同时企业积极参与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提供若干台设备与车辆支持新能源汽车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并派遣了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交流,总体上可满足多工位实训教学要求。
3企业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3.1专业师资力量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3人,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助教2人。双师型教师达90%,教学团队专业结构配置合理。本专业师资专兼配比适当,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满足专业发展需求。
专业带头人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定的专业影响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有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专任教师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汽车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兼职教师主要从本专业相关的合作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或技师及以上资格,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3.2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拥有江苏省教育厅、人社厅共同认定的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南通市新能源汽车驱动与智能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汽车实训中心建有6个基础实训室,驱动电机、动力电池、汽车智能、车联网等10个理实一体化实训室,1个新能源汽车拆装与检修虚拟实训平台,设备总值1200余万元。能够为师生提供新能源汽车保养、维护、检修等技术服务;可供专业人员进行工艺流程开发和实验实训工作;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机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服务南通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托校企合作优势,校企共建多个具有示范作用的共享型实训基地。
以实施生产性实训教学为目标,汽车实训中心按照汽车维修企业车间的模式进行规划设计。按照企业培训体系要求建设实训室,并保持设备、仪器、工具的更新换代,为学生提供与企业工作场景一致的环境与场所。按照先进性要求,及时更新实训设备,提升设备的技术含量,确保实训中心的设备和技术水平保持与同期企业生产使用设备水平相一致,并且要有一定的超前性。每年定期进行设备跟踪调查,补充完善校内汽车检测维修平台。
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使产学研平台具有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功能。建设服务平台,整合专业团队力量,促进学科建设,提升本专业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整体水平及知名度。同时为本地乃至区域汽车行业的科研、设计以及生产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建设现代服务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公共服务。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科研素质,提升企业设计制造的信息化水平和实用能力。
4 助推企业发展
4.1深化校企共同培养学生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企业专家的辅导下,完成课程的学习。教师利用企业提 供的实际项目案例设计课程结构,企业专家全程参与教学设计、课程实施及考核 评价。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模拟项目实训,在岗位分工、岗位轮换活动中锻炼方 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依托企业联盟,实现学生以工带学,以企业真实项目为依托 开展技能教学,安排学生亲自到企业参与完成企业生产任务,也可借助工作室承接实际工程项目,亲身体验实际工作流程,明确企业标准及行业规范,通过课堂 过程、课程单元、课程结果、职业等级标准分别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工作 任务、工作领域、岗位能力,最终评估毕业生规格是否满足企业的高素质技术技 能型人才需求。
4.2提升核心课程与企业需求的关联性
建设新能源汽车技术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面向区域汽车行业,开展围绕新能源汽车的实践及实训,培养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新能源整车制造、汽车修理与维护行业的汽车工程技术人员,汽车制造人员,汽车维修技术服务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装配、调试、检测与质量检验,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件生产现场管理,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件试验,新能源汽车维修与服务,充电桩的安装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满足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训。
(2)满足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企业技能认证需求。
(3)满足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建设要求。
(4)满足“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要求。
(5)满足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关职业技能提升和继续教育需求,通过为行业内中小企业提供人员技术素质提升定制化课程服务,满足企业员工在岗培训、在岗深造、技能提升以及中高职学历学生继续教育的服务需求。
4.3促进校企师生交流及岗位确定
深化产教融合,将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成功的创业者、创业毕业生聘为 兼职教师、实习实践指导教师、创新项目指导教师,充实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打造一支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三创”师资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动院校教师参加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连续三年(2020级-2022级)学生完成集中性顶岗实习,并不断完善集中性顶岗实习相关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满意度较好。
5 问题与展望
5.1存在问题
深化产教融合方面:企业服务中,在技术深度、服务深度、服务质量等方面,均需完善和提升, 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体制,打造内涵式校企合作建设。
实习管理的标准化难以实现:实习岗位容量有限,难以开展规模化、成建制的集中性顶岗实习;由于集中性顶岗实习管理难度大,集中性顶岗实习容易“虎头蛇尾”;而对于分散性顶岗实习和自主性顶岗实习,对实习学生的工作内容与要求也很宽泛。由于缺乏对于顶岗实习重要性的认识,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职业素养的体系化建设薄弱: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顶岗实习是自身学生身份向职业人角色转换的有效途径,不能适应企业规章制度的严格要求;部分学生消极对待顶岗实习;还有部分学生升学愿望强烈,不能妥善处理好顶岗实习与专转本复习迎考的关系,顶岗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5.2对策与创新发展
校企紧密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开展横向课题研究,申报专利,推动社会化服务共管、行业培训课程共研、企业培训共营和科研项目共同申报与承接等。
利用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充分挖掘院校最新的科技创新资源,提升毕业生专业技术能力,零距离对接产业企业需求,解决企业用人难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和企业调研,将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关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梳理,并通过实验案例验证、实训项目贯穿的形式,将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组织起来,形成新能源汽车技术岗位特色课程。
通过校企合作和企业调研,将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关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梳理,并通过实验案例验证、实训项目贯穿的形式,将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组织起来,形成课程。让学生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既能理解这些知识和技能本身,又能明确知识和技能在项目中如何使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