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动态 >> 详细内容
学院动态 >> 正文
运河脉动 石榴花开:阡陌实践团走进中国漕运博物馆
日期:2025-07-04 20:09:16  发布人:qcjt  浏览量:16

       为深化青年学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脉络的理解,厚植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3日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阡陌实践团”一行10人,走进位于江苏淮安的中国漕运博物馆,开展了一场以“探寻历史根脉,铸牢民族团结精神纽带”为主题的沉浸式社会实践活动。

9354c718cd011eb684d31583cbaa638.jpg

      千年漕运史,一部民族交融图

9354c718cd011eb684d31583cbaa638.jpg


      中国漕运博物馆作为国内唯一展示漕运历史和运河文化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珍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与史料。实践团成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沿着历史的脉络,深入了解了自秦汉至明清绵延两千余年的漕运发展史。他们被恢弘的漕运场景复原、详实的文献记载、精美的出土文物所震撼,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古代国家的经济命脉,大运河不仅承担着南粮北运、物资流通的重任,更是一条促进南北地域交流、增进各民族交往交融的“黄金水道”。

       运河为纽带,民族共繁荣

9354c718cd011eb684d31583cbaa638.jpg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特别聚焦于漕运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的历史作用。通过丰富的展陈,他们了解到,运河的开凿、维护与漕运的运营,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匠、水手、役夫和商贾。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沿着运河迁徙、定居、通婚、贸易,共同劳动,互通有无,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带”。

      漕运的畅通保障了边疆地区的物资供应,密切了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生动  诠释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运河两岸,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的壮丽篇章。

       青春悟真知,使命担在肩

9354c718cd011eb684d31583cbaa638.jpg


     “这次参观让我们跳出了课本,真切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实践团成员智汽242班权紫琪感叹道,“以前只知道运河是古代重要的运输通道,今天才深刻理解它更是连接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生命线。运河沿岸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保障了这条经济文化大动脉的畅通,这正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历史见证。”

      汽车233T(专本)班汪明生表示:“作为新时代汽车与交通工程领域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传承这份跨越千年的团结协作精神。无论是古代的漕运还是现代的交通网络,都服务于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我们要立志学好本领,未来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服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结硕果,精神永传承

2aab57ba4f0301369df9a7736907d58.jpg

       本次中国漕运博物馆之行,是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阡陌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一站。它不仅是一次生动的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更是一堂深刻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通过实地探访,同学们深刻领悟到:源远流长的漕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开放包容、团结协作、互利共赢的精神内核,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历史资源和精神滋养。

      实践团将以此次探访为起点,进一步整理学习成果,结合专业特色,思考现代交通在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增进民族地区联系中的作用,将“运河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实际行动践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时代使命。